首页

女王调视频

时间:2025-05-29 15:58:41 作者:碳路中国丨辽宁海城:“世界镁都”的绿色智造转型之路 浏览量:30419

  中新网辽宁海城5月28日电 (禹瑞斋 刘禹辰)因“世界镁都”而闻名的辽宁海城,历经粗放发展的阵痛,如今正以一场刀刃向内的绿色革命重塑产业格局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、拥抱智能技术、升级产业链条,这座千年矿都正探索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实践路径。

  这次改变始于对高污染产能的清退。海城一举置换186座轻烧反射窑,转而引入悬浮窑、智能化生产线,并建成全国首个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。AI监控系统实时追踪矿石开采、运输、加工全流程,电子围栏划定生态红线,数字化管控让每一吨资源“有迹可循”。

  “2024年,我们通过继续优化投入,并按照省里的要求,做到了‘一矿、一出口、一计量站’,完全实现了菱镁矿山源头管控的目标。”海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君看着菱镁智慧数据大屏介绍说。

海城市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。刘禹辰 摄

  12家省级绿色工厂与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拔地而起,多项专利技术填补国际空白。昔日的“力气活”,已蜕变为“拼技术”的技术范例。

  “通过自动化改造和智能化运营管理,公司的生产效率提升30%,综合节约能耗45%。”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总经理助理范世明指着正在运转的机器说道。

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。刘禹辰 摄

  转型不止于技术。海城打破“一炉一品”的单一模式,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。镁建材、镁合金等新兴产品崭露头角,防核辐射建材、高端耐火制品成为国际市场“抢手货”,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。

  “我们所打造出的防火墙,既隔音、又环保,并且把剩下来的尾矿包括矿渣粉、粉煤灰进行综合利用,使其‘变废为宝’。”海城市大德广消防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付洪伟触摸着镁建材说。

  曾经的“矿山经济”正转向“绿色智造”,“依赖资源”正转向“驾驭技术”,现在的海城正将绿色基因植入城市肌理,辽宁海城的蝶变,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缩影。

  正如海城转型实践所印证: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,从来不是单选题。在这片曾饱经风霜的土地上,一曲绿色智造的交响正激昂奏响,为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海城经验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【世界说】澳媒:美国充斥枪击的一天是何模样?一切都很美好,然后枪声骤起,节日庆祝总与枪支暴力相伴

央行:降低存量住房贷款利率工作已基本接近尾声

在欧盟各项基金中,有五大基金(复苏和韧性基金、地平线欧洲、创新基金、欧洲区域发展基金和连接欧洲基金)经常以赠款和贷款形式为大量“新三样”项目提供全额补贴或者金额超过项目预算一半的大额补贴。

洪都拉斯首任驻华大使抵达北京

2020年,分布在山西的明长城李二口段、明长城镇边堡段等8段明长城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。这些以夯土建造自明末以来从未被修复,但烽火台串联的残垣断壁却依然清晰。去年,大同天镇县建起一座长城博物馆,作为对长城公益的宣传,呼吁全社会增强保护长城的意识。

水浒传

立秋时节,在付泽民的果园里,即将成熟的果子压弯了枝头。天气终于放晴,他带着铁锹和儿子一起巡山,遇到仍有排水不畅的水渠,两人一起动手疏通,并观察挂果的状态。

黑龙江省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院长李彩娟接受审查调查

冈比亚总统巴罗说,中国农业专家们不畏艰辛,扎根内地,在示范种植、农机推广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,培训了13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,为冈比亚现代农业发展和应对粮食危机作出了巨大贡献。“中国农业专家培育的高产水稻种子,每公顷产量高达10.7吨,是同等技术水平下冈比亚当地水稻品种产量的近三倍。”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